Friday, 31 January 2014

你我都是独一无二的

2014年1月22日上课时(潘霍华神学简介),张俊明讲师表示‘双赢’思维是不容许的,因为把‘我’放最前面,‘我’先赢了才到‘你’赢;然而当我经过反思:人际交往追求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岂不是一样‘双赢’?也不是一样‘他者优先性’?因此,最重要的是个人心态和初衷何在?这也关系到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信仰。
邓绍光的《读书札记~潘霍华的「中间」与「边界」(一)》提到:位格(person)之出现乃在于一个不能为「我」的意志所吞噬的他者:「个体要存在,『他者』必得存在」 。这是说,「我」只有在社群中与他者联系,才能真正实现人性,而成为位格。但他者是甚么?「如果个体乃具体的我,那么他者就是位格。但他者是甚么?「如果个体乃具体的我,那么他者就是具体的你。」(Sanctorum Communio, p. 51)这样,「你」又是甚么意思?「你」就是「他我」(other I),但「我」只能经历「你」为「你」,却不能内化「你」为「我的你」,这就表示在「我」和「你」之间有一度不能逾越的伦理/社群的界限。
因此,你我都是独立个体,是独一无二的。

Thursday, 30 January 2014

接纳自己

挑灯阅读《哲学与人生》,我一口气从32页读至49页,实在读不下去了,掩书回想刚才读了些什么?竟然只有零星记忆一闪而过,根本无法全面或具体记得之前的阅读内容!读着的时候,尚觉得深有领会和认同作者的观点,读过后却毫无留存于脑海中,岂不怪哉?
难怪我总觉得学术性的书籍最难读,总是一读再读,读了又读,似乎还是无法凭借记忆重述!这是我欠缺表达能力还是吸收障碍?可我读的时候应该是明白的呀!怎么有时重读时,尚且觉得似乎不曾读过,待读到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句子,方能确认自己其实已经读过了……
别气馁,就算能力不足也没关系,至少多阅读,多懂一些道理,活着就不至于太过郁闷,唯有坚持,坚持,再坚持,不轻言放弃,让自己活得更为充实就好。
我再去重读邓绍光的《读书札记- -潘霍华的‘中间’与‘边界’》,又有深一层的领会,这颗心又舒缓了许多……没关系,继续让自己多做笔记,就算自己的‘写’胜于‘讲’也无所谓,认清事实,接纳自己又何妨!

Wednesday, 29 January 2014

上了《潘霍华神学简介》第二堂课

2014年1月22日上了《潘霍华神学简介》第二堂课《圣徒相通》,讲师问学员们,预先准备的阅读材料,读懂了多少,并让同学们说一说。讲师表示读了不大明白,也没关系,待听了他的讲解,回去再读一读,就会明白了。
班长又分给了大家三份讲义,其中一份关于‘伦理学’该是最后一堂课用的;李骏康写的《群体与社团:论潘霍华的教会观》应是加强第二堂课<谈潘霍华《圣徒相通》中的社群神学>所给的补充材料。俾帮助学员们加深了解《圣徒相通》的副题<教会社会学的神学研究>。另一份是欧力仁写的<救赎与创造的基督-潘霍华对《创世纪》一至三章的基督中心诠释》则将于第三堂课将要用到的,是学员们必须先行阅读一番,也就是这一回的功课。
本是每周三上课的神学夜校,却先后碰上公共假期,变成间隔两个星期才上课。这样也好,多一点时间阅读相关资料,可加深对潘霍华的认识。讲师也鼓励大家,待读过了这两本最生涩难懂的潘霍华著作,接下去的就更加容易理解吸收了。
除了潘霍华的相关文献,我也将继续阅读傅佩荣这部《哲学与人生》,傅先生的广见博识,可谓博大精深,深入我心。

Tuesday, 28 January 2014

属灵神学

上了陈可倪会吏的灵修神学课程之后,续读这本李耀全著的《属灵操练与生命关怀》得着更深的领会。目前笔者读到<属灵操练的历史传统>,作者在引言写道:“因着这群信徒的虔诚态度,积极追求圣洁,于是<属灵神学>从被嘲笑的名号演变为令人羡慕的称号,信徒不止被称许在行为上无可指摘,生活有纪律,处处表现出他们的生命有更高超的属灵境界。”
“以前福音派中较少提及‘属灵神学’这名词,直至近十年才渐渐经常被提起;十年前福音派是用‘敬虔的生活操练’或是称为‘属灵生活操练’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受因信称义的成圣观所影响,只看重成圣过程,极少强调属灵神学;其实骨子里两者的重点却是一致的。目的都是要过敬虔生活,达致荣神益人。
属灵操练基础是在一种冷静、严肃又认真的情况下与神建立密切关系所产生的生命。神会在平凡的生活中与我们亲近。属灵生命最重要是让主活在我们的里面,我们活在主里面。我们处身社会,靠着主面对生命中一切的痛苦和矛盾,蒙主恩去面对生命中的一切挑战。主差遣我们到世上,分别为圣,做盐做光,广传神的真理,这是神今天给我们的使命。”(约翰福音十七章15-19节)

Monday, 27 January 2014

铁杵磨成针

雪冰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紧张病态’(一有状况心弦立即紧绷,反应过度)总是不会痊愈?还在折腾着自己!哎,还是放宽心,别追究下去了,一切顺其自然,着实没什么大不了!如此心念一转,果真舒缓了许多,真是神奇。可是,她还是忍不住想问:人的心灵怎么那么轻易的病了?身边似乎没有人是完全健全的!唯求主施恩怜悯,医治我们每一颗脆弱的心灵。
虽说不把过去带到新的一年,可它还是如影随形,时不时溜出来上下躜动,扰乱心灵。俗语云:求人不如求己——休想倚靠任何人,就不会钻入死角,自怨自艾;倒不如仰赖天父上帝,求祂引领保守,由祂的大手牵着我们前行……谢谢您,阿爸父,有你真好!
雪冰深深明白,习惯的养成是经年累月的,更何况常言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想改掉恶习,自是难上加难。没关系,铁杵磨成针,靠着上头而来的的力量与智慧,终会克服的,到时总会不药而愈,只因在祂绝没有难成的事。
马可福音10:27【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是不能,在神却不然,因为神凡事都能。”】
马太福音19:26【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Sunday, 26 January 2014

唯独神荣耀

2014年1月19日在信义会美达堂主日崇拜。由郭明秀牧师证道,分享主题:察验主的心意。当天引用的经文是罗马书12章1-2节以及9-21节。和蔼可亲的郭牧师平实、坦诚,轻快、温和的带出主日信息。她逐节讲解经文,告诉会众上帝要大家彰显祂的形象,因我们就好像一面镜子反射神的样子;上帝建立你我,改造你我,上帝的心意跟你我的心意不同,祂的心意比你我的心意更高更远!
我们得到上帝很多很多的恩典,在这新的一年,何不更新心愿,问一问自己:上帝要我们做什么?
世人注重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人与人相处缺乏真诚,着重外表;基督徒一旦活不出真诚,就会中了魔鬼的诡计!我们唯有在属灵方面储备能量,增加知识,才有足够的力量去抵挡这世界的诱惑。我们既然有着上帝的爱,就当活出真正的爱!靠着固定崇拜,奉献,读经,灵修,祷告以及传福音,领受灵粮,敬畏上帝并且甘心乐意的侍奉。
就在在2014年,人人心意更新,活出上帝的生命,也活出上帝的形象,成为有见证的基督徒。一如今年的主旨:活出生命,触摸生命;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唯独神荣耀。

Saturday, 25 January 2014

领导力教育计划延续篇

麦老师(健喜)表示,领导力教育计划自2005开始,全球目前有一千六百多间学校正在推行,主要是欧美国家。而滨华一小是全球第一所以中文为媒介进行教学的华文小学。
笔者认同该校校长陈丽珍所言:“‘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7个习惯人人都晓得,也有应用,但需要把它做得更好、更有规划。规律的生活要从小培养。”
麦老师也提到:“相较成年人,幼儿思想纯洁,他们对7个习惯更容易了解和领略。它们背后的架构,符合了领导力的需要,是孩子步入社会、与社会接轨的管道。”
诚如付阿嫚主编的《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学习习惯》,在<前言>提到:“孩子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的在这轨道上运行。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一辈子。”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而社会、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因此,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必需的。

Friday, 24 January 2014

领导力教育计划之7个习惯

领导力教育计划的7个习惯:
【主动积极】:不需要别人的请求,自己愿意做一件事或帮助别人,而且是认真完成。
【以终为始】:以终点为开始,有了明确的目标后,要不断努力的朝着目标前进。
【要事第一】:先后缓急,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
【知彼解己】:相互了解体谅,凡事先聆听,了解后才行动。
【双赢思维】:在一切人际交往活动中不断寻求互利的一种思维模式。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6个交往模式之一,这6个模式分别为:
                  利人利己(双赢);两败俱伤(输/输);舍己为人(输/赢);
                  好聚好散(无交易);独善其身(赢);损人利己(赢/输)。
【统合综效】:客观的看待事物,尊重彼此的差异,加强彼此的优点,弥补彼此的缺点;接纳他人的意见,并把所有的事物综合在一起。
【不断更新】:若我们不学会更新自己(的心理、心智、心情及心灵),我们将永远留在原地,永不进步。
(取自2013年12月21日星洲日报《小活力版》文桥传播中心供稿,林银莉编辑)

Thursday, 23 January 2014

领导力教育计划

领导力教育导师麦健喜受访时表示:希望透过老师们身体力行,家长参与并配合家庭教育,有机的、渗透性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这项计划的7个习惯。根据史提芬柯维(Stephen Covey)的说法,领导力是一种选择,而不是职位。真正的领导含义是让每一个人看到并相信自己内心的一股潜能和天赋。
麦老师解释,有些孩子一遇困难就指责客观环境或埋怨别人。【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就是让孩子学习、相信自己可以做主,做一个能够独立、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人。
人是群居社会,需懂得【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先去了解他人,勿总要人家了解自己并且学习如何聆听。【统合综效】就是双赢的结果,集合力量就达到一加一大过二的成效。这3点习惯是人际关系、公众的成功。
【不断更新】犹如阳光和雨露,它让孩子不停的得到滋养,也教导如何照顾好自己。
“这7个习惯从生理、情感、社交和心智,4个层面建构一个‘全人’。”
(取自星洲日报2013年12月21日《小活力版》文桥传播中心供稿,林银莉编辑)

Wednesday, 22 January 2014

调整心态

不知怎的,雪冰的胃又疼头又重的!读过好些健康/养生篇章,提醒人们不要动不动就说‘看医生’‘吃药’的,主因乃人有自动康复的本能。雪冰对这一论点绝对举双手赞成并且支持。因她自小就不爱看医生也抗拒吃药,而且多数是靠着多加休息增强体内抗体康复的。除了有段时期特别抗拒到学校去教学,为了拿病假单只好常去看医生了;当然,也曾因为赶着完成工作,没时间跟病魔抗战,必须靠药物增强抗体,也只好妥协了。
目前雪冰已是退休人士,有的是时间,无需过于刁难自己;唯好好呼吸,舒缓疼痛,心里不断告诉自己‘一定会好的’。这么做的确有效,至少疼痛减轻了。雪冰心知肚明:自己神经过敏,精神紧张,轻易受到干扰,这个病态至今尚未痊愈;唯有正视之,处理之,要知道人生在世哪能事事如意,必须调整心态:宽容、忍耐,刚强,坚持到底,莫要一时失察中了魔鬼的诡计。
今以民间语录作为分享:
能看到别人的错误,是清;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是醒;
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坦;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诚;
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聪;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是明;
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是智;能够利用别人的优点,是慧。
清醒、坦诚是做人之必须;聪明、智慧是做事之必须。

Tuesday, 21 January 2014

有志者事竟成

时至此日2014年1月16日,雪冰才真正懂得好好享受退休生活。退休快两年了,生活起起落落,时而又因自己性格上的偏差造成患得患失的;雪冰明白,因为个性上的不足——适应能力差,想要好好调适生活并非易事。没关系,有志者事竟成!
韩剧(TV Novel)《恩熙》2014年1月17日已经落幕。不管生生死死,恩恩怨怨,终会过去,这原是个悲欢人生。剧中人的宽宏大量,光照人性的美善。雪冰总从剧情中得到许多生命的领悟。无论如何,现实终归是现实,唯踏踏实实走过这个现实人生。
宽恕、包容、尊重都是潘霍华神学哲学‘他者优先性'的人格特质,都是人人所当具备的美德,却偏偏是现实生活中所缺乏的。没关系,先从自己做起,先要平和心态,去除心怀不平的念头。
雪冰回想当年的自己就像只刺猬,浑身是刺,难怪交不到朋友。没关系,活到老学到老,加油吧,雪冰。

Monday, 20 January 2014

心灵世界

走过这些时日,经过不断的磨练与操练,笔者学会反思、反问,不再如同昔日一般照单全收。笔者领悟这点:人终究是人,有其不足之处,唯叫自己保有平常心,不自责也不苛求。以下傅佩荣这段话带出超凡意境:“让心灵完全自由的翱翔于永恒真实的领域。如果达到这个境界,就代表这个人的生命已经度过了各种试炼,取得最后的成全。”
我开始阅读傅佩荣著的《哲学与人生》。傅先生说:“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与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变老,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如果要依靠身体,只会一步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都没有。相反的,如果了解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外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
“如此说来,哲学对每个人都是必须的,因为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是从事哲学思维,它像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 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心灵世界。

Sunday, 19 January 2014

潘霍华神学简介另一篇(二)

笔者用心读,认真思考,并且上网搜寻相关资料,就是找不到潘霍华的博士论文《圣徒相通》完整文稿(中文翻译版)。读着邓绍光这一篇<论潘霍华《圣徒相通》——个体与社群并建的神学>,立即抓住了我的求知心,激发我继续深入研读的心志。这也可说是一趟奇异的神学与哲学之旅。
格林(C.Green),马茨(C.Marsh),两人经过仔细研究分析,先后指出潘霍华神学的整体连贯性。(某些学者认为潘霍华的神学观首尾不一,经历突变。)在当时‘自我中心化’的哲学和文化现象,潘霍华的神学主张是‘非自我中心化’以及‘去除自我中心化’。他不单只针对人的主体化,并且涉及上帝的主体化。探究‘上帝的自我同一性(以及人的自我同一性)的延续性’乃贯彻潘霍华一生的神学事业。
潘霍华的神学思想并未过去,他所推行的‘他者优先性’的神学向度是确立个体与群体。‘他性’(the Otherness)是一度界限,乃建立伦理及社群关系的现设条件。以‘他者’的临在为伦理生活的绝对要求,推翻了主体对他者的知性掌握与同化。
邓绍光这篇文章内继而带出西方文学史上的四种进路(历史发展的次序)。(一)亚里士多德式(Aristotelian)(二)斯多亚式(Stoic)(三)伊壁鸠鲁式(Epicurean)及启蒙时代的(四)德国唯心主义(German Idealist)。

Saturday, 18 January 2014

《潘霍华神学简介》另一篇(一)

真没想到从研读潘霍华神学,得以让我先接触西方哲学史。念哲学是我年少的梦想,尔后渐渐淡忘,可没想到今日得以读到有关史学,挺开心的,颇有一尝夙愿之感。这也叫我想起多年前买了本《哲学与人生》傅佩荣著,只在研读《圣经》《论语》对读时从书架上找出来翻查参考一番,而今再度翻阅,仍旧觉得是本好书,是‘一把可为我开启哲学之门的钥匙’。当我去看书中附录‘推荐延伸阅读’,原来傅先生的著作那么多,单单哲学,就还有《哲学入门》,《中西十大哲学家》。
谢谢潘霍华,因研读潘霍华,阅读潘霍华,再次唤醒这颗一度沉睡的心灵,再度点燃我追求生命成长的热忱,让这个不知心死了多少回的我再度活过来。(其实要感谢的还有马来西亚神学院,开办潘霍华神学课程,也要谢谢张俊明讲师负责这项课程。当然,也一样必须感谢许许多多的作家,其著作喂养了读者的心灵。)
《潘霍华神学简介》的第一堂课是<导论>,讲师给我们的功课是:先读一读邓绍光写的<论潘霍华《圣徒相通》——个体与社群并建的神学>(这也是第二堂课《圣徒相通》的研读题材)。由班长负责扫描了再电邮给我们。

Friday, 17 January 2014

有志竟成

好些天没打文章了,就是缺乏推动力吧!再不拟稿,难道又让稿件中断?其实好几天前已在楼下的电脑打了半篇文章,后来忙于上网搜寻潘霍华的神学著作,接着阅读、摘录……直到今天方发现部落格只剩一篇隔天发放的文稿,再不添稿,就得缺稿了。
因着对自己的要求,希望这2014年能够做到每天发放一篇文章。我仍然相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唯按部就班去做,终必达至。至于那些人际关系就顺其自然吧!不去多作无谓的揣测,徒添苦恼,徒增忧烦,仍旧放宽心,一步一步前行,咱夫妻俩同心同行,再无所惧。
这两天清晨都去爬山,依旧有所体会,只是回到来没立即记录,那些激情、感受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说忘得一干二净了。哎,该是我的记忆能力有限吧!只因这一天2014年1月15日,又是忙着阅读、摘录有关潘霍华的文献。我该是累了,头有点昏昏沉沉的。
只是我的心境是平和的,如此这般过日子挺有意思,觉得很充实。当我拟题《有志竟成》,想到小学纪念册上,现已记不清是刘老师(再标)抑或黄老师(耀发)给我题在纪念册上……两位老师,您可安好?美莺为你们献上祝福!亦祝福天下所有的老师。

Thursday, 16 January 2014

走出自我

2014年1月11日一早爬山去(天色微亮,走在昏暗的山路)。今早山顶景观特别美丽。那片厚厚的云层覆盖远山,高低不平的长长一大片,好像团团的棉絮轻轻软软的,看起来好温暖!另一边的天空云里层则透出红光也挺美的。刚刚七时,太阳公公早已起身了!只是走到山顶的另一边去,遥见环境局埋毒之处正排放出浓烟,附近却被发展成住宅区,感到挺难受的——心中浮现的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世上不平的事何其多!
是病了,许多地方,许多事情都病态丛生,其实不只是我一人觉得苦涩、难受,而是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都深切感同身受!当视野开阔,眼界放宽,一己的感受实在渺小,何必苦苦纠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既知自己只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就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切就从自己先做起,抛开狭隘的思想、念头,走出自我,不再固步自封。
我那么喜爱蓝天白云,也那么向往碧海波光,岂不是爱它的辽阔,宽大?那又何须将自己的心灵封锁?又何必那么惧怕受到伤害?岂不记得以前常教导学生——居里夫人的格言: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将我打倒!
轻轻一笑,长吁一口气,大大开展双手,启动坚实的步伐,向前迈进吧!

Wednesday, 15 January 2014

建造美好的马来西亚

笔者收拾旧报纸无意中读到2014年1月6日星洲日报《活力副刊》记者李依芳报道潘正棋的<回顾2013>→人生无常,要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许多人总将焦点投在未来,所以现在活得不快乐,盲目的赚钱而忽略当下的日子……平安就是福。在能力可及的范围内,不妨给予他人协助。……心态绝对不可以变老,要保持年轻的心。<展望2014>→……如果可以当一天首相,我(潘正棋)最想推动教育政策,除了学问与知识之外,也提升人心的成长。让人心可以随着年龄增长而成长,学会与人相处,懂得接受失败,不害怕面对困难。
笔者极其认同潘正棋的理念,同时更期待真正推行种族与宗教信仰的平等,一视同仁,真心对待各族群,阻遏偏激,消除极端,人人安居乐业,全民同心协力,应用现有的资源,建造美好的马来西亚!唯满心期盼我国的各个部门的领袖、行政人员,尽心尽意为国为民,忠于职守,安分守己,诚许我国马来西亚一个美好的明天!
仔细一想,其实毋须过于小看个人力量,只要人人愿意坚持到底,一个一个加起来,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就是利益当头冲昏了头脑……(笔者唯叫自己别想岔了,别气馁,别退缩,既然活着就勇往直前吧!)

Tuesday, 14 January 2014

活出信仰

2013年11月7日被车门夹伤的食指,于这一天2014年1月8日指甲终于脱落了。整整两个月,倒是毫无疼痛,只是当时开始松脱逐渐剥开时,一时不察拉扯到它方觉疼痛,因此我天天贴上膏药布保护它,至今总算自然脱落。目前的它(食指),指甲尚未长全,还蛮丑怪的。那天再去校友家长开的餐馆用餐,她告诉我尚待一段时日指甲才会慢慢长成。
人体各器官的构造真是奇妙,各有其功能,一如世间万物更有其奥妙之处,除了主宰天地的造物主,谁能拥有如此大能呢?就好像人的良知更是足以证明上帝的存在。要不然哪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唯有祂,掌管天地万物的天父上帝能够洞察一切。
虽然许多天灾人祸的发生,都叫我们无法理解,但是身为基督徒的我们相信天父必有其旨意。既然我们知道生命在祂不在己,是祂掌管我们的明天,何不正视眼前必当走下去的路,就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吧!好好塑造品格,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提前6:11)就好像潘霍华活出信仰!
联想: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确实不易坦诚相待,包括基督徒;过去三年的遭遇,鉴于人性的软弱,令我们产生一些障碍,唯依然交托于天父上帝。

Monday, 13 January 2014

疼惜内心小孩

雪冰又想通了一点:人皆有七情六欲,只要放宽包容度,确实是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她知道自己身上依然长着刺,依然无法义无反顾的去爱每一个人;(可是‘爱人如己’是基督徒得遵守的两大诫命之一,尚需持续操练。)这或许是她内心的小孩极其害怕受到伤害吧!求主施恩怜悯人性的软弱。
退休后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好好整理思绪,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模式好好整顿一番。雪冰清楚感受到自己越来越敏感,处在人群中极易感受到怪异的氛围;雪冰明白那两年的敞开心怀,换来一整年的封闭,可不能再度让自己陷入谷底,必须凝聚心中能量,好好疼惜内心小孩。唯独仰赖天父的大手牵引。
雪冰知道自己的缺点是按捺不住思绪,有时太爱发表意见,讲个不停(或是积压太久了吧),这一点必须改善,多加操练吧!她提醒自己:只要上帝知道就够了,跟人,实在不需要讲那么多!既然这颗心是自己的,心思意念就在于自己,又何必死不放过自己?只要认清并正视这一点,终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马太福音22:37-39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爱人如己。

Sunday, 12 January 2014

主日崇拜

2014年1月5日初次来到到马口卫理公会。这教会看来挺不错,蛮有规模的。今日圣餐主日崇拜程序:(一)敬拜赞美(二)聆听敬拜(三)回应敬拜(四)祝福差遣。主日崇拜进行十分紧凑,庄牧师(进福)证道亦有条有理,今日主题是【上帝所说的话是可靠的】。让我们得着满满领受。
这些主日走过几间教会,牧者证道语调平和,态度诚恳,有条不紊的传递信息,解说经文,缓缓植入人心,予人教导,带来平安喜乐,更以灵粮喂养每一个灵魂,让每一个会友的心灵得以饱足。
上个主日则到瓜拉庇朥卫理公会,拟于今年庆祝85周年。陈旧古老的教会有待扩建、装修以及粉刷一新。咱夫妻俩或许固定于每月第三个主日到这间教会,为这里的事工做出一点贡献。唯放在祷告中,求天父引领保守。
经文分享:启示录第一章1-3节
【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祂,叫祂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祂的众仆人。祂就差遣使者晓谕祂的仆人约翰。约翰便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证明出来。诵读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时候近了。】

Saturday, 11 January 2014

《潘霍华神学简介》

2014年1月8日《潘霍华神学简介》开始第一堂课,尚未到来之时挺期待的。今晚就是了。讲师是张俊明传道。讲师先让学员说出为什么选修这课程,接着给我们介绍谁是潘霍华→为主殉道;生命连接于他的思想→生命经过挣扎付上代价;其神学支柱他坚持信念,也因着伟大的信念在主导,而为着信念突破自我极限→这种张力很大,甚至牵连家人。从而带出潘霍华具有明确的神学观。
讲师抛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读潘霍华?潘霍华有着非凡的信仰生命力,能回应当下的情景,让我们懂得如何应对现今境况。潘霍华乃以基督论为中心,经过理解再转化成生命的动力,凸显了信仰和生命的连接。
讲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潘霍华的生平(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并且指出神学从认知到完全理解实在有着一段距离,直至融会贯通更需经历长时间的专注研习和操练。然而我们不需因此感到气馁,对人传福音并不需要具备深奥的神学知识。潘霍华早期的文章较为生涩难懂,比如《圣徒相通》,因此讲师会选出一些较适合学员们程度的篇章共同研读。讲师个人认为《团契生活》最好读。
每两堂课过后,将进行分享与讨论,选修学分的学员需交上一篇800字左右的反思(共四篇),好让学员上了课再经过一番沉淀与整理,加深对潘霍华神学的认知。


Friday, 10 January 2014

日日前行

爬山真好!朝着目标,步步登高;接着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走下山。整个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谨慎步伐,同时与大自然融合并且省察内心,得以抒发压力,梳理心绪,心结更一一得到纾解,重新得力,再度出发。
虽说一星期至少两次,最多三次登山运动,但是它仍旧挺挑战的!根本无法算得上适应了就比较轻松了。这项运动对于我们还是相当吃力,只是每一回完成了上下山整个行程,总是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只因它让我们发挥了不屈不饶、坚持到底的精神,更是意义非凡。
今早(2014年1月7日)总算再度跟第一次爬山认识的李先生正面碰头。好几次远远看到其踪影,都无法跟他正式打个招呼,今早总算做到了。对他,我们由衷感谢,是他,指示我们如何登上这座山。谢谢你,李先生!慈眉善目的的李先生,踩着稳健的步伐拾级而上攀登小山,有一次我们尚且见他连续上下两回,真了不起,已经七十多岁了……
李先生,我们为您祷告,祈福,求天父上帝赐福与你!
以赛亚书52:7【那报佳音、传平安、报好信、传救恩的,对锡安说:“你的神作王了!”这人的脚登山何等佳美。】53:5【哪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Thursday, 9 January 2014

豁然开解

雪冰似乎文思枯竭,走到瓶颈了。她明白,当自己对写作意兴阑珊时,又如何写出感动人心的好文章呢?十分钦佩那些文思潮涌的文人,笔下文句不断,写成许多美好文章。生活中虽有许多感动和感触,但是在那非常时刻没把它记录下,事后激情不再,文思褪去,又没了那股冲劲,又不想写了。
倘若一直朝着目前这个思考模式追想下去,其负面成分占据高位,或者又是把自己带入死胡同去了。还是放宽心,不急着完成文章,顺其自然吧。这就是人生,不用强求,不刻意去做,退一步海阔天空有其人生哲理。
雪冰明白自己极易感到厌倦,血清素降低固然其一因素,惯性消极思考更是一大因素。只要清楚知道毛病所在,转换思想轨道,再喝一口温水,心中纠结豁然开解,脑海又是晴空万里……(出到天台,仰望长空,心灵自然而然得到安抚,谢谢无处不在的天上阿爸父!)
约翰一书第五章1-3
【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而生,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我们若爱神,又遵守祂的诫命,从此就知道我们爱神的儿女。我们遵守神的诫命,这就是爱祂了,并且祂的诫命不是难守的。】

Wednesday, 8 January 2014

现实人生

午后近五时攀登山林,我们走上新路线,着实感谢开路人,那么豁达大度,付出心力开辟山路,为芸芸登山客提供了许多方便。相较之下,(学校假期里)清晨时分人来人往,午后明显人迹减少,当然也因为开学了,人们又得调整生活步伐了。由于近来常下雨,我们无法固定进行登山运动,以致气魄减退,攀登得气吁吁的。没关系,唯持之以恒,也是一种操练。
这几次登山,我们都没走去空旷的沙石地,这一天晴空万里,土地干爽,我们就朝着那方向走下山。(因这条山路树木茂密,路上堆积许多干枯落叶,较难晒干,一旦遇上雨季,更是路滑难行。一个多月前,我们都曾一不留神滑倒。)真没想到原本广阔的空旷沙石地,竟然面目全非。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居然是一堆堆的泥土石块,遥望对面那座远山已是矮了一截。可见所谓发展也算是破坏环境,那是有钱势人的杰作,平民百姓只能无奈叹息。
走出沙石地,再走下斜坡,只见满地黄泥,除了摇头叹息,我们能做什么呢?那是政府官员行政的偏差,苦的是老百姓啊!
分享经文:传道书第七章[7]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贿赂能败坏人的慧心。[8]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9]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

Tuesday, 7 January 2014

徐月华感恩《破水桶》

徐月华《破水桶》(星洲日报<活力副刊>星云版)写道:
【1998年作者因视力退化带来许多不便,在她心灵彷徨时,一天在教会听牧师讲道;他说,不要小看自己,认为自己没有用——有一个农夫挑两个水桶下山打水,其中一个是破水桶。这桶常自怨自艾,认为自己没用,因为当农夫把它挑到山上时水已经漏完了。有一天它终于对农夫说:“我这破桶还有什么用?你每天带我下山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农夫对它说:“明天我打完水后,你留意看,你就往下看吧!”第二天,破水桶被装满了水之后,便遵照主人所说的话往下望。这一看才发现一路上繁花盛放,争奇斗艳,破桶漏出的水就这样一路浇灌上去。
听到这儿,作者忍不住热泪盈眶,接着抽泣不已。这一哭足足三小时,她的心灵就这样被安慰、被医治;破水桶的自卑在擦干眼泪之后,转化为有用的自重。作者自认虽没有好眼睛,生活品质毫不逊色,若不是上帝的眷宠,以及身边许多热忱善心的人扶持,她可能是一个孤绝于世界边缘的人,在孤寂中叹息。……九年后,她终于亲手打出了这第一篇文章。】
作者的生命见证导出上帝无比的爱,故摘录于此。

Monday, 6 January 2014

峰回路转

她真不知道为什么他昨天讲得那么好,隔天却完全变了样!到底哪一个是真相,哪一个是假象?活在这世间怎会这么难?这一天,她感到天昏地暗,连她所爱的阅读与文字都变得索然无味,意兴阑珊了。然而,转念一想,假如就此搁笔不写,不阅读了,那么日子又怎么过?心底有股恐惧,觉得心在撕裂,碎成片片,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还是摆脱不了人性的丑陋?疲乏、困倦、提不起精神,干脆不吃、不喝、不睡?
她静心自问:我又病了吗?她不明白为什么总是需要武装自己,显得自己好坚强,好洒脱;为什么什么都不能说 - 不能说出心中真正的感受;为什么总是需要迎合人?而觉得自己好可悲,好可悲!她在想:如果天父再不带她回去,她只好自己设法回去天家了,反正生无可恋,硬撑下去也没意思!可是,怎能自杀呢?那又该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峰回路转 - 既然死不去,也只好活着;至于打算如何活下去,选择权就在于自己了。唯寻求上头而来的力量与智慧,解除生活的魔咒,不让不快的场景周而复始,一再上演!多灵修,读经祷告,靠着天父的恩典,也可让自己活得踏实,活得怡然自得,活得独立自主。

Sunday, 5 January 2014

生命就是使命

人性中的真善美轻而易举的感动我心。那般真挚、善良、美好,让平安喜乐充满人心。它是含蓄隽永并且深深的植入内心。而更高层次的是,一旦经历上帝、遇见上帝绝对能够切身体验并且彰显信望爱。唯把这股信念带入生活中,生命里,持续静心、虔诚操练。
一如首都镇教会《主日周刊》2013年12月22日(870期)的标题<生命就是使命>。
【我们的使命】作主门徒,关爱社群,广传福音,使主的救赎大能成就在首都镇一带居民。
【我们的目标】一领一归主,教会即倍增。
【我们的计划】(一)指导灵修敬拜,建立家庭祭坛;(二)参与门徒课程,培育倍增信徒;(三)主动结交朋友,参与关怀布道。{关怀布道每月聚会与享用茶点(主日崇拜后)同时进行,其宗旨乃:彼此照顾(灵命、生活、侍奉),激发爱心,勉励行善,荣神益人。}
如此完善的策略,崇高的理念,按部就班培训门徒、教导信徒,懂得甘心乐意侍奉,我想:这才是上帝所要的团契吧!一味沉浸于吃喝玩乐,耍手段招揽人心岂是正道?可见教会的主理牧师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他/她必须贯彻始终,可不能朝令夕改,突发奇想,任意妄为,让人难以适从。

Saturday, 4 January 2014

学习与人和睦相处

与人和睦相处真是一门大学问。我当学习坦然面对种种状况,多一分谦和,少一分自以为是的正面回应。我诚然不愿瞒骗,但人们不爱听直截了当的话,他们会以为你是在唱反调。为了避免制造过多的对抗局面,学习放软姿态,谦和、委婉处理事情。固然不必随波逐流,或许暂时委曲求全,同时可以坚定立场。恒切祷告,必得天父引领保守。
兹将2013年12月16日取自星洲日报《活力副刊》摘录于此:
【婉拒,转个弯,让‘No’没那么刺耳】
·看场合说‘不’,减轻杀伤力。
·表现友好,先肯定再拒绝,降低对方被否定的感受。
·‘贬低自己’胜于‘否定他人’,同时记得以‘对事’取代‘对人’。譬如:“我很想帮忙,但这件事我实在也不擅长。”
·巧妙借用别人的话来拒绝,让对方知道不是你单方面做主,比较不会归咎于你,也会知难而退。
·短暂迟延(或保持沉默),可暗示对方为难之处。用电话往往比当面拒绝容易,但切莫拖延太久。
·提出替代方案。
【道歉,利人不伤己,转念低头不难】→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难以过去的心情,只要把心情变一变,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

Friday, 3 January 2014

师生相遇

2013年12月28日晨,于山顶观赏景色,觉得身后有人,回头一看,三位少年跟我请安。仔细打量,认出了他们是校友,却叫不出名字;还好他们一一说出名字,原来是静宜、永杰姐弟俩(其父亲陪同在旁)和圆海(其表兄弟)。我好开心说道:“谢谢你们,记得曾老师。”退休了,遇见昔日学生,尚且愿意主动请安,(当四目相对时,从其眼神、脸容带出相见欢)令我欣慰并且觉得意义非凡。
记得当年参加辅导教师研习营,于小组分享环节,要求每位学员说出:当你死后,你希望人家在你墓前怎样说你?我说:“她是一位好老师。”这是出于自我期许。犹记得唸小学写作文:我的志愿 - 我就是希望自己长大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 教师。果真达至心愿,叫我心中满满是感恩。虽然尚得花费好多年时光磨练这个倔强的脾气,但是总算秉持理念、信念坚持到底,直到退休。

附记:于当年圆海是辅友学会(Kelab Pembimbing Rakan Sebaya)的执委;静宜则是小六毕业班负责义卖会的小组成员,义卖会当天她生病了,由永杰来代替,协助贩卖义卖食物。今日相遇,更深的感触是:为人师表者可说是学生生命的过客,是学生的明灯;学生就是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倘若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双方皆具备这个共识,校园大可成为莘莘学子的快乐天堂。

Thursday, 2 January 2014

活到老学到老

负面情绪依旧悄悄跑出来,然而,自觉性已经提高,抗御能力增强,就不会重蹈覆辙,再度一蹶不振。我明白自己的能力十分有限,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没关系,人类的心灵就是如此纤细,需要好好呵护。或许有人铁石心肠,冷漠无情,但我深信人心总有其柔软之处。唯不需期待过高,免得自己又是经受不了,又再受挫。
我就从自我充实做起。让自己好好走过这一生,待时候到了,能够毫无所憾的回到天家。虽说人的思考模式十分奇怪,总不经意钻入牛角尖,却还是恶性循环在作怪!……那一天文章写到这儿又搁笔不写了- 文思又堵塞了。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必回到天家,继续努力操练吧!接受事实,面对现实,这就是人生。
我继续以这张笑脸迎人,哪怕对方板起脸不买账,也不要轻易受挫!依然笑一笑,轻轻、悄悄的呼出那口闷气就好!既然人的反应受控于一己之心思意念,持续操练‘快快的听,慢慢的说’,学习沉着应对就行了。我知道着实提醒了自己很多很多,也要自己付诸于行,当然,我也知道自己还是没有达至目标。与此同时,我告诉自己继续努力下去,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


Wednesday, 1 January 2014

迎接2014年

2014是我崭新的一年。我得要管好我的心思意念和言行举止。我终于清楚知道主耶稣基督是我唯一的知心好友,我不再从世人中寻求慰藉。我得认清世上一切种种都将过去,于这世上我就只是个客旅,就是得要完成天父所托付我的使命。我告诉自己:想做什么或不想做什么,一概轻松看待,要知道成或不成乃天父主宰,由祂来成就。我当养成常灵修,读经祷告的良好习惯以及具有积极的思考模式也是必需的好习惯。
‘记得人家的好,忘记人家的不好’这一点也是我必须牢记于心的。好比这一次在约旦看到餐厅工作人员轻松把好大的一个橙剥开,原来就是先把橙的上下部分先切开。回到来,我也如法炮制,果真得心应手;其实,龙珠果也是如此处理的。想当年,就是向罗老师(珊妹)学习如何剥开龙珠果,如今每一回处理龙珠果就会想起珊妹。把好的记忆留存于心,让心中累积的是喜乐,则激发更多的正能量。
分享经文:【传道书第八章】
[1]谁如智慧人呢?谁知道事情的解释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脸发光,并使他脸上的暴气改变。[3]不要急躁离开王的面前,不要固执行恶,因为他凡事都随自己的心意而行。[5]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经历祸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时候和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