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1 May 2014

天佑我国

这个主日(2014年5月25日)到汝来卫理公会去聚会。主理萧帝佑牧师领队《圣地之旅》(5月24日至6月3日),由王妙玲传道主讲(证道)《逆境中的眼光》,经文引用诗篇第42篇和第43篇。金句取自哥林多前书10:13【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忍受得住。】
这是多大的恩典!只因为天父上帝是满有恩惠、怜悯与公义,祂必拯救、带领以及扶持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完全仰望交托于祂。如今,每个星期日去教堂已成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因为那是我们跟天父的约定,除非万不得已,都得信守承诺。而每一个主日崇拜也都带给我们满满的平安和喜乐。
这一天汤杯(世界羽毛球赛)决赛。我国对垒日本。日本真是进步神速,国人满怀期待夺得汤杯实难如愿。生活哪有如此如意,总是若其难以如人所愿。第一单打李宗伟不负众望赢得一分,接下来两场都无法表现超凡球技,接着第二双打胜出,比分2:2,给国人再度掀起希望。第三单打刘国伦尽力而为,虽败犹荣,马来西亚只好屈居亚军。国人可有多么希望借着赢得汤杯缓和国人之间的一些尖锐摩擦与分歧,还原种族之间的和谐。
唯恳求天父保佑我国!

Friday 30 May 2014

随遇而安

雪冰开始保持沉默。既然人与人总有着那么多的顾忌:这个不能讲,那个又敏感,就不说也罢,免得言多必失。既然不能畅所欲言,转而沉默不语,就得好好调整心态,平缓心绪,和睦以待。唯静心仰望祷告,耐心等候就是。
人心如此难懂,是因为自小遭受环境影响以致受到扭曲而高深莫测吧?那么,人与人之间该如何和平相处呢?有几个人能像德兰修女一般全心全意,甘心乐意付出呢?雪冰自知难以做到。那是完全抛弃自我,全然他者优先性,毫不考虑自我感受,这实在是非常非常了不起!
雪冰反复追问上帝:“阿爸父啊,我是不是当做如此样式的人呢?” 雪冰深知自己个性倔强,极其自我防御,可说绝不容人侵犯,如此尖锐的性格得要360度大转换,简直是完全不可能;但是,在祂绝无难成的事。这是雪冰首要学习顺服的功课吗?
或许是吧!要不然怎会状况不断,总要她操练又操练?倘若一再抗拒,心里的挣扎愈来愈难受,恨不得早点回到天家。可是,难不成叫58岁的她,活着,就只是在等着回天家?
不管她说了多少遍,认定自己做不到,心潮却慢慢平服下来……没关系,依旧随遇而安吧,毋庸过于勉强,接受自己当不成伟人,甘心当个平凡人也行。

Thursday 29 May 2014

阅读乐

阅读依旧是疗愈郁闷的良药。读了神学也真好,再去阅读属灵书籍能有更深的领会,更能明白字里行间所带出的个中意义。当然,有时虽有可能会错意,然而只要心态摆正,不偏不倚,就不致做出错误判断。
日前跟大将出版社网购的书册已经收到了,工作人员办事效率的确一流。于5月16日(星期五)晚上上网订购,21日(星期三)中午就收到了。第一次网购的经验真好!
当时研读《圣经》与《论语》对读时就想要购买傅佩荣的《解读论语》,芙蓉却买不到。其实更早前已是很想出席傅承得老师导读《傅佩荣解读论语》,却因为定在星期日有所不便(加上一些些人为因素)而作罢。今天总算买到了,而且也买了《孟子》、《老子》和《庄子》,还买了傅老师编辑、整理的《陈徽崇》<他的文字与纪念他的文字>;能够拥有这几本书,实在很有满足感!
感谢主,祂让我知道圣灵与我同在,祂一直在牵引着我,叫我不至于慌乱,迷失了方向,领导我坚定前行。世界上最会生气也最爱变脸的就是人,偏偏人与人必须共处,没有人可以永远远离人群独自过活,还好人们可以仰赖天父上帝,还有书本、报章、刊物可以滋润人心。

Wednesday 28 May 2014

阅读的满足感

是不是天气太热,使得邮差无法妥善完成任务呢?我们明明在家,快递(Pos Laju)送到了却不按门铃,仅留下一纸通知书,殊不知我们特地出去领取需耗费超过一小时?哎,这世界人情似乎越来越淡薄,工作的热情似乎越来越冷却!唯告诉自己,别退缩,也不心灰意冷,一样放在祷告中。
我们查看了关店时间(晚上八时),五时许,驱车前往总店领取。没想到它已更换地点而且是第二天才能领取!(似乎挺懊恼的,谁叫自己没仔细阅读纸上盖印,唯有让自己转换心情,缓和过来。)第二天曹山到街上邮政局去领取,并听取了部门职员的解释:因包裹太大了,放不进邮包里;地点更换乃始于今年三月。曹山提出盖印上的字体可不能如此模糊不清,叫人白跑一趟。

我们之前还以为是跟大将书局网上邮购特价书籍这么快就到了,赞它服务真有效率!原来却是文桥寄来的书籍。书本不断增多,书架愈塞愈紧,桌上愈摆愈多,必须多一番整顿,腾出空间摆设书本、刊物。书本增加的速度远比我阅读进度来得快,每一本都有其可读性,这本翻翻那本看看,似乎好多本都不能整本阅读完毕。有些更是得要一读再读方能领会!哎,不急不急,好书不怕多,唯定下心来,能够阅读多少就多少,至少,想要阅读时,就有那本书,这种满足感也是非凡无比。

Tuesday 27 May 2014

你我的期许

纵观现实以及戏剧的情节变化中,总叫我得到一个结论:绝对不能心存报复,无论结果如何,自己也会受到伤害,绝无可能全身而退。你不妨静心思考是否认同上述结论?
人绝对不能充当上帝,自也不能对他人进行审判,一旦双方引发恩怨情仇,唯有依循正当手法去处理,倘若无法判断孰是孰非(表示双方皆有对错),也只有大而化之,时至云淡风轻,随风飘逝。
或许极其不易达至如此境界,大可易位思考,难不成一世人为了某事悬而未决郁郁寡欢,损伤自我身心灵吗?虽然人的恶习积存,年过半百更是难以革除,但只要记取这一点: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何不选择许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虽然不容易,但也不气馁,勇敢坚持下去,这是你我对自己的期许。
我不断告诉自己离开之前的教会是明智之举,因为当时双方过于紧绷,再硬撑下去只有两败俱伤,走出来乃上上之策。圣马可教会的刘牧师说:“许多事情的发生,我们都不明白为什么,唯有相信上帝肯定有祂的作为。” 我也一直秉持这个信念。唯持续操练谦卑、顺服。倘若主内弟兄姐妹都懂得敬畏上帝,教会里的人事纷争肯定大大减少。(如果牧者或是教会领袖甚至会友咄咄逼人,也一样心静如水,默祷-为自己也为对方代祷。)

Monday 26 May 2014

请为孩子静心反思

当校园暴力、青少年轻生的警钟再度响起,足见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某一环节出了差错。毋庸置疑人人都需要爱与关怀,也渴望受到肯定和尊重。然而今日的青少年有多少位是在健全的环境中长大的?
当辅导教育推介的“不打不骂怎样教”,一般家庭和学校推崇的却是行使权威,以高压手段教育孩子,这叫孩子的人格特质如何得到健全的发育呢?一些父母以为满足孩子的需求就算是尽了父母的责任,孰知物质上的享受岂能满足孩子心灵的需要。
学校的教师愿意真心为教育付出的似乎也不多。中学教师一般采取放任态度:“你要读就读,不读也罢”;一般小学教师为方便课室管理,通常一鞭在手,无往不利,管教得学生服服帖帖(哪知仅仅是表面而已,怎知他心潮澎湃?有的学生更是伺机反抗)。
期盼为人师表以及父母都愿意放下身段,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回想当年年少的自己也一样渴望被了解和关爱。亲爱的父母亲以及老师们,请您静心反思:孩子岂能懂得领受您深藏在内心的关爱,又如何能够感受得到?能不能请您予以孩子拥抱抑或调整表达方式,让他深切领会您内心的爱。

Sunday 25 May 2014

金钱买不到安逸情怀

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登山去。此日蛮多人登山,不像上周二人迹稀疏,或因公共假期(卫塞节)出门了吧。倒又让我遇见昔日同事的车经过,丽香是这个住宅区的居民,我们也仅打招呼,因车在公路行走,不方便骤然停下来叙旧。{倒是5月16日(教师节)跟曹山外出用晚餐,遇见雅兰(旧同事),两年没见,言谈甚欢。}
这一天,我们如常先登上小山,因不想进入山林,便朝着沙石空旷地走去。真不知发展商如何开发,前面一段路竟被铲成红泥路,以致鞋底又粘满了泥土。虽然如此,可没破坏我们的心情,乃因得以接触大自然仍旧是满心喜悦。
当我特地踩踏石块作脚底按摩时,叫我联想当日在迪沙鲁赤足漫步沙滩,也是踩石块作脚底按摩,心底不由浮现喜乐,如此安逸情怀实在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当我的身心灵渐趋茁壮,该是时候调适心态准备再度出发。
经历过了之前那一次的沉重遭遇,对人对事虽然必须警戒但毋须惧怕,待人处事不急不躁;只要紧紧记住:时时刻刻仰望依靠天父上帝,再大的难关也必将度过。

Saturday 24 May 2014

唯有父知道

当我们能够平心静气的看待过去三年那些人事物,我们总算是渐渐走出那些阴霾了。世事总是存在着许多人为事故,总要学习放宽心,淡然处之,绝不伤人误己,更不能冒犯上帝,事事做到依据圣经的教导,达致荣神益人,则无愧此生了。
从今往后,那些过去的事情就由它过去吧,尽量做到不再重提,一切事情天父都知晓,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唯求父神施恩怜悯,赦免我们一切过犯,也要从中纠正过来,俾叫自己不再犯错、犯罪。只要我们愿意悔改,上帝一样允许我们从错误中学习,并且让我们去帮助有所需要的人。
如今在面子书上看到他们(之前的教会)发放的文字和照片,情绪不再波动,已经能够心平气和的看待那些人事物,这表示已经脱离了那些捆绑。未来的落脚处,相信上帝必定给我们安排,唯求祂一一成全。
人际关系固然依旧错综复杂,人与人的相处还是一门大学问;没关系,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学习,又学习。应该是时候让自己走出这个旧有框框了!先换了我的面子书人头照吧,目前放着的是《爱的真谛》四字,就放上真人照片好了。唔,开阔胸襟,迈步前行,革除旧我的小家子气,不去在乎人们如何论说,只求天父上帝知晓就够了。

Friday 23 May 2014

善用单张

当我们在古来没得上教堂时,我们只好踏上归途,晚上七时到芙蓉卫理公会主日崇拜。正巧碰上杨百合老师主讲(证道)。讲题是“不能不说”。他说:“当年第一届基督徒写作团契营会结束时,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给一位六十岁的学员所写的纪念册,就写下这四个字‘不能不说’,这叫我印象深刻。”
“原来乃取自于使徒行传4:20【我们所看见的、所听见的,不能不说。】” 从而带出传福音的重要性。听了杨老师的分享,我才领悟,原来单张也是一个挺好的传福音工具。杨老师说:“ 对于基督徒,单张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彷徨无助的人可说是一盏明灯。” 他引用几许例子证明好些人就因为读了单张,而去到教会或是研读圣经函授课程,最终决志信主。
我想,这就是善用和滥用的分别。杨老师给人单张时,是先交谈,然后恳切递上单张,而且是仅此一张,鼓励对方去读一读;这有别于我之前常见的教会分发单张,一次好几张,而且是丢进信箱或塞在铁门,根本不是面对面传福音,满有意义的单张反倒成了废纸。
我一面听一面联想这一天2014年5月18日,当我一个一个去询问古来长老会教堂在哪,对方似乎并不明白我在问什么,而我却不会抓紧机会跟他传福音。可见我尚未做好准备也不懂得随时随地传福音。

Thursday 22 May 2014

不得而入

2014年5月18日去了DesaRu(迪沙鲁)度假回来。我们于星期六一早(5时10分)开车直往边佳兰,九时半抵达。过后在四湾岛用餐,买了当地说是现做现卖的豆沙饼、老婆饼。中午十一时许驱车前往DesaRu。
我们实在累透了,但旅店的规定时间是下午三时方可入住。我们过去吹吹海风,拍了一些风景照,回到大厅翻阅报纸。曹山见到之前登记的旅客好像领了钥匙,也过去问一问负责办理住宿手续的职员,果然房间已打理好,可以入住了。进入客房,发现枕头尚未加上枕套,曹山拨电话询问客房服务后,就去洗澡。驾了那么长时间汽车的他,等不及枕套送到来,困得在沙发睡着了。
下午5时,我们去走沙滩,依然心旷神怡,出来走走真好!这里样样都好,只是路途过于遥远,须得长途跋涉,挺累的。第二天(星期日)十二时退房。直奔古来,准备出席下午二时的主日崇拜。没想到兜兜转转的将近一小时,使用GPS,谷歌地图搜寻(明明地图上有这教堂),我们就是找不到古来长老会,也见不到十字架。问了好几个人也没着落。幸好有个妇人愿意给我们带路(车跟在其车后),却把我们带到之前已到过的天主堂(仍旧大门深锁)。
我们唯再转出去,又是走回同样的路,又看到那个小贩摊子,奇怪的是回过头去就在对面见着长老会的教堂,也是大门深锁。原来崇拜时间改在星期六,网上却没更正,让我们‘扑个空’。

Wednesday 21 May 2014

真善美;信望爱

每一回登山,心灵皆得着饱足。这一天(一面登山一面整理思绪),我想到这六个字才是人性中至为重要的:“真、善、美;信、望、爱”。倘若人人具有这份信念,具备这份心思去推崇并达致,进而实践于生活中,这世界该有多美好!
只是世间能有多少人是在健全、完善的环境中成长,得以塑造健全的人格特质?大多数的人恶习已存,改善不易,当然不能渴望或苛求人人皆具备“真善美;信望爱”的人性。一言蔽之,包括自己亦有许多不足之处,否则又何须不断操练、提升?人只要心存善念,习惯将思绪转换为正向思考,就算波涛汹涌的心思意念也能平服;一旦心情逐渐缓和,心中的郁闷自然不药而愈。
越来越能够领受当年参加辅导课程,讲师所言:不要强化别人的不好,多去想想对方的好,许多人际的坎儿都能一一跨过;这句话实在让人受用无穷。两人相处,如果双方只是一味要求,总是认为对方对自己不够好,怨言不断,又将如何和和美美长相厮守呢?
现代人的感情极易生变,轻言分手,只因为两人对感情皆有保留,以致爱得不够深厚?

Tuesday 20 May 2014

生活领悟

早上,无意中见到黄狗的主人给它洗澡。他双手托起狗狗前腿,让狗狗后腿站立,领它到角头,前腿借助栏杆力道站立,开了水龙头,给狗狗冲水,倒下乳液,全身轻轻搓搓,从头到尾清洗一番,狗狗也乖乖就范。如此生龙活虎的一条狗,一动也不动的任由主人为它洗澡,让我凝神注目,全程观看。洗了后,它就跑出来,在马路上打滚揉擦,看似擦痒。
看来我真是老了,什么都视为奇观。哦不,该是过于深居简出,转向留意狗狗吧。或许这是人生常态,退休了,放慢了生活步伐,以前从不留意的事项、现象,现在转为留神观察。这也没什么不好,只要摆正心态,不流于变态就好。活着,就是那么一回事,好好走过就是了。
而今既已从职场退下,毋庸继续面对、处理种种人事纠纷,就让自己完完全全放下就好。好好度过每一天,把那些是是非非抛之脑后,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自当好好管理。待贮备了足够的能量再踏入人群中吧。因为想要融入人群至为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不惧怕或不抗拒人,总得要先行治愈过去种种病态,省的助人者先倒下,更妄谈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了。

Monday 19 May 2014

只要求自己

我想:上帝要我学习的功课 - 是不是别去探究人性?或许人就是那么样的模式,各有各的生活观念,有着各式各样的生存理念;我该学习容许人们有其矛盾言行举止,哪怕他前后不符,表里不一,依然得跟自己说:没关系。因为世上的怪人何其多,自己也是其一,就不去要求任何人的包容接纳,就让自己多加学习包容接纳;只要求自己,质问自己,鞭策自己,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更罔论他人。
那一天2014年5月12日仪君拨电通知其母病逝(肠癌末期),咱夫妻俩前去悼唁,我们没出席其追思礼拜,只因极其抗拒那个人的声音,怎能再去听她(利用讲台)指桑骂槐?过去三年的种种(人事物)再度涌上心头,仅此冲击,足以激起心中千层浪,可见我们尚未能够完全放下,心里依然有着那份争战,足以显示内心的创伤仍未治愈!唯求主施恩怜悯,饶恕我们的软弱,引领我们继续坚定前行。
与此同时告诉自己仍旧放宽心与人相处,除了保持君子之交,也别逾越界限,小心谨慎应对人际关系。我当彻底清理内心深处(自小留存在心)的愤世嫉俗,保有谦和、忍耐和盼望的积极心态存活于世。

Sunday 18 May 2014

奇异的经历

这是一个奇异的经历。2014年5月10日本想到SIB恩泉教会崇拜(其例常主日崇拜乃于周六),没想到本周暂停。遂想到圣公会的马来文堂也是星期六晚上八时主日崇拜;抵达时,主理牧师立时过来接待。(这一天的近距离接触,许多想问的都得到了解答。)
刘牧师(Rev.David Low)特拿来两本马来文圣经送给我们。首次接触并读了马来文经文,读到上帝就是阿拉,着实震撼!想起去年末埃及旅游,当基督徒导游给我们介绍并讲解教堂时,一再称呼上帝为阿拉,并且告诉我们在阿拉伯文上帝就是阿拉,这是人们的一贯称呼。当时,我尚不以为意,兀自认为在我国又何须为了阿拉的称号对簿公堂呢?
而今,在圣经上亲眼目睹这一个熟悉亲切的字眼 - 阿拉,我才深切感受到一旦全然被禁用是何等的压迫、不公,怎能用法律明文规定,强硬制止人民使用世界语文的其一字眼呢?国家回教理事会又怎能硬闯圣经公会,强行扣押马来文圣经呢?我国既是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怎能本末倒置,允许伊斯兰党提出在吉兰丹州执行伊刑法呢?(不慌张,也不忙乱,唯恒切祷告吧!)
再谈谈这一天的主日崇拜与团契:当天大部分会友是来自沙巴、砂拉越的原住民,以及被派到本地师训学院、国民服务的年轻人;他们除了敬拜赞美三位一体的真神也借此庆祝双亲节,并且为一对父子庆生。他们以(马来文)话剧、诗歌表达真挚的感恩,触动人心。

Saturday 17 May 2014

喜结连理

雪冰不明白,也想不通,她跟儿女的男女朋友可说相处愉快,可为什么他们却结不成连理呢?哈,这句话有语病,因为连理枝乃当事人的事,是成人所需经历的,能不能成婚是他们的造化,唯在心底给他们祝福吧。
说到底每一位成年人自得具备能力处理自己的终身大事,为人父母者也不能多加干预,只是心中难免牵挂;所谓“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他们或许认为不让父母操烦,并多作无谓的担忧,私下分手了一段日子才照会父母;这应该就是所谓沟通障碍吧。
雪冰就是不明白,人与人之间怎么就那么多顾忌和限制?想当年任职学校辅导老师,为了帮助学生,须得紧密跟进,与他们(包括学生家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终能妥善处理。当然总有欠缺坦诚的人,把事情复杂化,以致愈发棘手也是难免的。
话说回头,结成夫妻是一辈子的事,那是一份天长地久的感情,两人必须具有这个共识与信念,方能风雨同行,相知相惜,相爱至白头。比如这一天读到星洲日报<活力副刊>星云版(5月6日),静慈(砂拉越)所写的《当两夫妻只剩下纸条》。作者兄弟姐妹在外读书、工作,不常在家,家中父母冷战三个月尚不见好,老妈把一切要交代的事,写纸条放在老爸书桌。叫雪冰感动的是,作者的老爸“照着纸条上的吩咐做”,这样就够了。不妨先行体谅那位老爸的“大男人主义”,领受并感谢他(老爸)对这个家的付出,大男人也会软化的。

Friday 16 May 2014

恩典不是白白施舍

潘霍华之所以说耶稣基督召唤门徒跟随祂不是廉价的恩典(乃是贵重的恩典)主要是因为他要抨击当时教会对“因信称义”的错误理解。他指出这些教会以为称义的恩典是人对一系列教义和原则的认同;认为基督徒只要能在“理智”上“相信”这些义理和原则,就可以获赦罪得救。
其结果是:不少基督徒以为恩典是白白施舍的,以为人不需悔改就能获得赦罪。因此他们在生活上与非基督徒没有多大分别。
为要矫正这种这种偏差的看法,潘霍华清楚指出真正的信心必须具有顺服;唯有那些真正顺服的人才会相信,也唯有那些真正相信的人才会顺服。信心与顺服不能不能分割;没有顺服的信心,只是理智上的认同,它根本不是信心。
针对这以信心为名目之廉价恩典,潘霍华又指出恩典是贵重的,因为上帝的恩典召基督徒撇下一切来顺服和跟随耶稣基督,甚至要求信徒舍弃生命。因此,基督徒要作基督的真正门徒,不仅要相信基督并且要甘心顺服祂的意愿,顺服的踏上十字架的道路。
然而,十字架的道路不是全然的苦痛,它的终点是喜乐和平安;人在舍弃中必得到真正的生命。
(取自《伦理学》彭霍费尔(即潘霍华)著作里曹伟彤所写的<中译本导言>。)

Thursday 15 May 2014

要刚强

德国神学家潘霍华提醒我们“要刚强”。哥林多前书16:13【你们务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以弗所书6:10【我还有未了的话:你们要靠着主,依赖祂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
提摩太后书2:1【我儿啊,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约翰一书2:14b【因为你们刚强,神的道常存在你们心里,你们也胜了那恶者。】
与刚强对比的是软弱。潘霍华以反诘提醒我们:“人们的软弱比起存心不良,不是更加危险吗?”潘氏所谓软弱指的是诸如:愚蠢糊涂、依赖成性、疏忽健忘、懒惰闲散、漫不经心、堕落腐化、易入歧途、等等。他告诉我们基督不但使人善良,而且还使人刚强。
他说:“我十分信赖上帝指引的手,而且我想我永远不会丧失那种确信。我正满怀感激和喜悦之情,旅行在我被指定的道路上。我以往的生活,充满了上帝的恩慈,而且我的罪过,被钉十字架的基督之赦免的爱所覆盖。我感谢在路上碰见的一切人,我只希望绝不要使他们不快,只希望他们像我一样,将永远感谢上帝的宽恕和仁慈,对主永抱信心。”
(摘录自潘霍华《狱中书简》)

Wednesday 14 May 2014

雪冰的美好人生

雪冰有几个好朋友。报纸、字典、书本、音乐、歌曲、钢琴,都是她的好朋友。圣经更是她的头号良伴,因此她活着根本不孤单。雪冰认为除了完全缺乏能力照顾自己的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她同意坚定的信仰是必须的,前提是不侵犯他人的权益;为人一世不可推卸责任,别总要求他人或是责怪他人,认为别人对不起自己。其实人们必须清楚明白,许多条规、法令不能强制执行,人到底有别于禽兽,一意孤行反倒陷于不义之中。
雪冰允许自己天马行空,活得怡然自得。她的人生已经走过57年,还有多少年可走呢?唯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好好怀念过去曾经认识的人,人生在世尽量做到无怨尤、无悔恨。
雪冰的心满是感恩,感谢主,又让她经历一次彻悟,懂得回转,明白并非忙碌的生活才是活得有价值,是祂赐给她悠游自在的生活。是祂允许她轻松过活,也没要她非得活跃在人群中不可;待时候到了,祂自会安排。是祂给她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叫她好好生活就是了。
如果人人皆懂得甘之如饴,心安理得的活在这世间,这世界该有多美好。

Tuesday 13 May 2014

雪冰的人生领悟

早上起来,雪冰的老毛病(情绪低落)又发作,应该又是小心眼造成的心怀不平。你说这个毛病会一直存在到她离开这个世界吗?我不知道,仍旧支持她跟它(这个老毛病)做朋友吧!到底许多存在的惯性思考模式,不是说要改就能通通清除掉,完全处理的一干二净。
回到生活中,阅读对于雪冰实在是医治心灵忧伤的良药。通过阅读,叫她能够感受那股郁闷悄悄流逝。情绪舒缓了,雪冰又能正常思考并且好好分析人际关系。人实在不能论断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大不同,学习懂得应用同理心的确是必须的。
仔细观察并分析现实生活中,不同性格的夫妻之互动,让雪冰明确领略人的相处确有其互补效能。小两口一世人吵吵闹闹也就这样过了一生(几番磨合后,又是雨过天晴),由不得外人作出何等评论。一般人总爱自认高人一等,岂不知你我都一样,都曾经在成长的路上挣扎,甚至来到今日尚未能够安定下来。
活着,就是莫让自己困守愁城,你可知道漫长人生路想要如何走下去,决定权仍旧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自由,只是个人的自由往往与他人的自主会有所冲突,这又是引发摩擦的主因。

Monday 12 May 2014

提升自我心理素质

我眼前可能有两条或是三条路。或许我前面的事工是关联妇女、小孩抑或教导华文?我不知道,唯有放在祷告中。我目前仍旧不断装备自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我想做的是人的工作,自得持续提升自我心理素质。当然,无需对自己要求过高,免得陷入自恃过高的网罗里。

曹山已给我报名参加第三届基督教信仰更新成长研讨大会,主题是《21世纪人类的盼望与福音使命的挑战》;专题:传福音是一种动力、一个好消息,基督徒要把福音传给别人,让更多人听到及明白真理;当人心败坏,人欲横流,道德没有界线,伦理没有基础,福音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生命,让他们成为世界的其中一盏灯,照亮其他人。
主办单位是吉隆坡甲洞马鲁里基督教宣恩堂,《星洲日报》乃其媒体伙伴。日期是2014年6月5-8日。蛮多年不曾自个儿留宿外地了,然而,再度跟曹山提起这项研讨会时,竟能得到他全力支持和鼓励。曹山说,他可以于星期四载我到甲洞后再回到芙蓉工作;直到礼拜天再上去,可在宣恩堂崇拜,待研讨会结束后载我回家。
此外,原本已跟曹山谈妥,拟报名参加由康来昌牧师主讲的《认识<以赛亚书>》(于2014年9月15-17日),现在才发觉需自行安排住宿(在吉隆坡)。没关系,再看看吧。再说,曾思翰博士负责的《启示录》研读课程将在九月初开课(于马来西亚神学院),为期四、五天(当时在神学院布告板看到海报介绍,尚未确认上课日期)。或许就选读这一项就够了。

Sunday 11 May 2014

心无芥蒂真心相待

这个礼拜天2014年5月4日我们到瓜拉庇劳卫理公会去。该主理传道一见面就问:“怎么这么久没来?”(呵呵,看来他是认定我们非来不可!)。黄传道立马跟曹山约好,崇拜后一起用午餐。但是当家事报告时,听到他说接着有个执事会议,所以散会后,就跟他道别了(他之前忘了还有这个会议)。
既然来过四次,已认识了几个人,就主动跟这里的会友打招呼;大家终究是主内弟兄姐妹,总是不能板起面孔。这是为人处事的基本礼节。当然,跟原先已认识的瓜拉庇劳姐妹会会长 - 福娣姐是越来越熟络了,她(夫妇俩)将于五月踏上《圣地之旅》,我告诉她那是个难能可贵的旅程。
她也邀请我们夫妇俩出席即将在这里举行的南中教区卫理妇女会常年聚会。虽已说了不大方便,但她还是非要我们答应不可,我温和告诉她把一切放在祷告中(她也不再相逼)。我想:到底许多事情并非我们人说了要怎样就怎样,事情既已演变成今日局面,唯顺应眼前景况,待事情渐渐淡去吧。
目前我们没办法装作若无其事,也无谓假惺惺(跟之前的教会)扮作关系和好,如此维持关系诚属可悲而且实在毫无意义。我们既然都是上帝的儿女,也就是弟兄姐妹,就待哪一天,大家都能跨越那道坎,能够心无芥蒂真心相待,方有其意义。

Saturday 10 May 2014

成长又成长

退休后的雪冰养成了阅报的习惯,总得把整份报纸都翻阅完毕,才能收到旧报纸堆里去。因此,一旦无法做到时,那些报纸又堆积起来了(然而几天后,她必定好好清理)。这对她也是一种提醒,操练对规律生活的坚持。
退休后,雪冰对生活有了许多觉悟,总算真正明了何谓随意而安。她也渐渐懂得走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的境界里;也明白“既来之则安之” 的道理,让自己在陌生环境中学习安然自若。
从阅报、聆听新闻播报中,眼看世界灾难不断,叫雪冰羞愧于本身的作茧自缚;她终于学会如何与情绪好好相处。或许是自己的血清素过低吧,经常一早起来就觉得情绪低落。雪冰如今能够做到正向看待自己的负面情绪。她先不去责怪自己,不去质疑自己怎么又心绪低沉,仅仅将它看作一个学习调整情绪的过程,而且舒缓的调节呼吸,并轻轻微笑给自己安抚。
从生活中的人事纠纷中,也让雪冰了解,人无完人,谁都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这是必须接受的事实。她必须完全抛开自己旧有的完美主义,接纳自己并包容他人;以更大的宽度和深度给予他人时间与空间作出调整。如此作为方称得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Friday 9 May 2014

婚姻是一辈子的事

那一对情侣交往了好几年,眼见就快轮婚嫁了,却平地一声雷,说断就断了。叫我这五十年代的老人家实在难以明白那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当时她说:“ 我交男朋友就是以结婚为前提,绝不是谈谈恋爱就算了。” 如今却说是因为彼此对未来的规划各有所见,经过协议,心平气和的分手了。
也许他们是对的。说到底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既然不能白头到老,先行分手乃为上策。或许这就是理性和感性的不同之处,现代人的确比我们理智的多,对感情事能够做到当机立断,不会拖泥带水。身为长辈能有什么立场劝导他们?他们都已经处理好了才给你知道这回事,而且是通过短信通知。唯有放在祷告中并致以深深的祝福,老人家再怎么心疼,总得尊重你们自个的抉择。
我想起那一天,寂静的下午一时半,烈日当空,我给午休过后再出去工作的曹山开关了铁门,见到对面的丈夫自外头归来,车停在家门外,自己开了铁门进入,妻子却悄悄从楼台抛下钥匙(也没开口打招呼),丈夫一怔,微愠道:“你不能拿下来给我吗?” 妻子反诘:“你就不能弯腰捡起来吗?还要我特地下去!”
挺火药味也蛮伤感情的对话,如此对立关系,如何和和美美共同生活呢?外面风风雨雨,人事是是非非,生活确实不容易;家,应当是个避风港,让人回到来可以卸下一切重担,得以好好喘口气,歇一歇。这是家人之间该有的共识。

Thursday 8 May 2014

莫言说

莫言说:“我们都知道这气球吹得太大了可能就要爆炸。一个人被吹得太大了,那很危险。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他也要像气球一样爆炸。”
莫言说:“批评要实事求是,表扬也要实事求是。捏造的表扬跟捏造的批评同样可怕,因为时间长了,你也信以为真了。所以谎言被重复许多遍之后,比造谣的人还要信以为真。其实我知道在当今世界上,充斥了很多谎言、很多谣言,所以我们必须具备一双慧眼,同时我们也要具备一双慧耳。”
莫言说:“爱国是与生俱有的一种情感,每个人都热爱他的乡土,乡土向上扩展就是国家、祖国。”

莫言说:“做任何事得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也不要强加于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和谐,因为每个人都是在以己之心,推己及人。所以只有从我做起,才能终止这种恶性循环。现在的一些艺术作品中,过多强调以恶制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势必造成一种冤冤相报,永远没有终结的局面。现在很多重大的国际问题实际上已经难辨是非。”
(摘录自2014年4月24日《星洲日报》<活力副刊>菩提树,郑丽娟编辑)

Wednesday 7 May 2014

向往自由自在

星期六早上去登山。停放车时,远远见到那位牧师(圣马可教会主理),看来他们正在等人。我们没走过去,仅招手道声早安,他也回应“早安”,可见他对华语并非一窍不通。见到了他,让曹山得以证实前一天的问路者并不是这位牧师。我们直接向着山路走去,都还没机会问到他的华文姓名(后来在山里也没再碰面)。没关系,以后再问。
这座山的好处就是有着多条相通的山路任由人们选择攀登,有时许久没碰面的,并不能肯定说他没来登山,因为时间以及路线的不同便碰不上了。也有人久久见到我们的,对我们说:“你们很久没来爬山了。” “不是啦,应该是不同路……”
至于另一边的那一段因着开发增建房屋被推平的山路,另外新开的山路还不大好走,那天见到有人走另一条,我们也跟着走,这条路还好,比较易于攀登也不会那么险峻;只要不下雨,鞋子也就不会粘上烂泥。这一天正好遇见(房屋发展聘请的)那位驾驶铲土机的司机,他说道:“爬惯了,不爬又不可以噢!” “是咯,运动嘛!” 我回答。

如今熟悉了这些山路,可以经常更换路线,至少不会单调。有时间也有体力时便走远些,赶时间或体力不济时就抄近路;有着很大的伸缩性,符合人的自由心志。谁人活着,而不向往自由自在呢?

Tuesday 6 May 2014

狗狗又咬鞋&登山后记

下午六时登山运动回来,见到那只黄狗又是咬鞋;口里咬着一只男装鞋,路上另有一只女装鞋。放眼看去,只有赖太家的铁门大开,遂过去按门铃,叫唤,毫无动静,正想离开,方听到声音回应,木门打开了,赖太问我何事?
“狗狗又咬鞋,只有你家的铁门开着,想叫你去看一下是不是你家的鞋?”赖太低头看看地上的鞋,哟了一声,随即跟我去看鞋,因为隔了好几家(我家居中),她心急问道:“在哪里?”……“哎哟,真是我的鞋!”她仔细检查,幸好没咬坏。我告诉她尚有一只男装鞋,她又问:“在哪里?”我告诉她再走上去看看。“哎哟,真是我老公的鞋!”她跟我道谢了,回到家,随即关上铁门。
哎,不知该拿这只狗狗怎么办!经常又听见它被主人打得嚎哭不已。
回想这一天下山时,开始时没注意有人叫唤,后来那声音渐近渐响:“前面的小姐,请问一下,下山的路怎样走?” 我回答:“ 往前走就是了。” 想想了,回过头再问他:“你的车停放在哪?” “在Guard House(警卫室)那边。” (我一愣,随之想到该是那里附近的停车场)虽然不同地点,但差不多同一条路。我告诉他可随着我们走出去。他说只要走到大路他就会走了。
曹山走得较快,在前头隔了好一段路;他说那人很像那位牧师。我倒是没察觉,(因为担心滑倒)过度专注于下山吧。

Monday 5 May 2014

从狗狗言及邻居

那只黄狗真奇怪,天天被关在门外,而且特别喜欢咬东西。那一个星期日早上最奇观,只见马路上一只只鞋子,有些甚至给咬烂了。它还特别凶,跑到我面前瞪眼露齿,狠狠的吠了一声。它的牙齿看来特别痒,没东西可咬便把枝叶咬个不停,而且好像特别饿,主人家难道没给它吃吗?我们家的鞋子,一时疏忽都还曾中招,现在已经养成习惯,稳稳妥妥的摆放在鞋橱上。
实在想不通,又不是在乡下,怎能让狗狗在外闲晃呢?那天也是,下了一场长命雨,只见它可怜兮兮在路旁蜷缩不动,好像病倒了;可是雨停后,它又生龙活虎的,好强的生命力啊!
对面新搬来的邻居养了四只宠物狗,还好都养在家里,只是特爱吠而已。这邻居还喜欢喂养那只黄狗,开始时在自家垃圾桶边倒了厨余,之后倒在隔壁空房子门前。唉,为了不破坏关系,我什么都不能做,唯深深呼口气。
下面的邻居(父子俩一老一中年)则用鞭炮驱鸟。叫我时而一不留神尚被鞭炮声响吓到。我们这里可真多鸟,有鸽子、麻雀以及不知名的鸟。以前甚至燕子、蜜蜂都爱到我们家做窝,幸好终于都被赶跑了。
附记:一天,有一邻居过来问我,鞋子可有被狗狗咬走;因他的鞋就被狗咬去,幸好找回了(他指给我看脚上穿着的鞋)。我也跟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Sunday 4 May 2014

生活历练 - 不需追求完美

《潘霍华神学简介》到了最后一堂课2014年4月30日,真不知要不要去上课?上星期讲师没研读潘霍华的诗章,而是《伦理学》,接下去打算研讨潘霍华对<布尔特曼神学>的批评。或许就去上课吧,于这三个多月来(整个课程),我们都不曾缺席。

……最终,借着小雨纷飞,我们缺席了;也正好晚餐准备的有点迟,缺乏充裕的时间梳洗。当然,如果愿意赶时间还是可以做到的,就只是欠缺那股冲劲吧。或许,仅仅为了不缺席而出席,那个拉力(动力)就大大削减了。没关系,现在是下午九时,再半个小时就下课了。这是人对自己的要求吧,尤其是我,惯性要求完美,是时候学习放下了。
记得当年学习辅导,由吴信安老师指导并带领“交互治疗法”(Transactional Analysis Therapy),给我们作自我了解的问卷,我就是那一种归类为完美主义的人。尚且记得老师告诉我们:“ 就是叫自己不要那么要求完美就可以了嘛!”
说实在的,生活中样样追求完美,苦的是自己也苦了别人。换句话说,这也是执着,诚属看不开也放不下。人生真得经过多少的磨练方能彻悟!
后记:神学夜校的班长(陈福源)真好,给电邮过来《潘霍华对布尔特曼的批评》之 powerpoint。真有意思,至少知道今天上了些什么。昨晚曹山上网搜寻有关资料倒是尚未找着。

Saturday 3 May 2014

阅报摘录

每天的《星洲日报》实在有着太多可读的资料!有时读到累了,转做其他事情,好让疲惫的眼神歇一歇。读到极有意义的段落,便将它摘录下来。本想把这些文句结集为文,却又觉得有些凌乱,难以连贯。没关系,还是可以把一些打出来,当作分享。
“婚姻与家庭治疗师莫琳·罗杰(Maureen Rogers Law)提出12种 “爱的表达” 方法,都是让婚姻美好不可或缺的要素:共处、接纳、了解、同理、爱、给予优先权、抚触、调和、互动、处理冲突、宽恕与分享。(12种能改善婚姻关系的“爱的表达”)
“身体和态度的柔韧温良,能考虑别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言辞。在这样一个狗咬狗的社会里保持柔韧温良其实很难,但请你知道,这不是不可能的事。”
森州采访主任郑金福在<人生百态>所写的《老来多了一养子》:“与朋友闲聊,荣休之后的日子,就靠着“养子/养女”奉养;意指每月可有笔退休金/养老金颐养天年。从前父母养七八个孩子是等闲事,但是现今年代,七八个孩子未必养得起年老父母;所以退休公务员是幸福的一群。(笔者深有同感并庆幸自己是个公务员;今日为人父母者,实在不愿给孩子添加麻烦,加重孩子的负担。)

Friday 2 May 2014

不将人际关系完美化

三年了,那个地方留给我们的是“冷漠无情”。求主施恩怜悯,唯把一切放在代祷中,不去鲜明化那些令人深为反感的嘴脸。离开已经半年了,感谢恩主的引领保守,因着祂的爱,让我们的日子过得坦然、踏实。就不去理会她们在面子书的打马虎眼,毋庸放在心上。感谢主,平抚我躁动的心绪,依然让一切随遇而安吧!
我很喜欢心思意念这四个字,只因四个字都有心(部首)以及波涛汹涌,四个字都是三点水(偏旁);也正好这俩词语跟情绪都有关系。往往就因心思意念的干扰引起心绪的波涛汹涌,以致影响个人的行为举止、言行态度。感谢主,叫我的灵命有所增长,洞察心底的情绪波动,一旦心怀不平,靠着深呼吸,轻悄悄的自我心灵纾解,缓缓将它摆正。
就是这样的真实面对自己,如此而已。满心接纳这么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并且包容身边的人。人与人之间总会有摩擦、争执,就因为你我都有所不足。这也告诉我们不要将人际关系完美化,人与人相处不可能完全相安无事。就算彼此之间感情深厚,深明大义,时而还是会意见分歧,或是一时处理不当而闹情绪。到底大家都是凡夫俗子,继续操练“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吧!

Thursday 1 May 2014

我爱马来西亚

自小就清楚知道我国马来西亚的宪法明文规定,大马是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各族民众互相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这些年才明白这就是所谓的世俗国。为什么伊斯兰党不了解呢?我国是多元种族的国家,怎能将伊斯兰刑事法强制加诸于非伊斯兰的身上呢?
星洲日报2014年4月15日<言路> 《落实伊刑法不智,也违反宪法》指出,一旦实施伊刑法,非穆斯林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和影响,这是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难以化解猜疑的敏感问题,更是非穆斯林心头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伊党必须严正看待,小心处理。何况伊党曾在党代表大会中通过实行福利国制度的提案,如今却改弦易撤,如此反反复复的立场,岂能取信于民?
星洲日报2014年4月17日<言路> 《世俗民主体制不容被侵蚀》指出,伊刑法实施与否的政治角力已经白热化,公正党和行动党必须拿出政治勇气与盟友伊党摊牌;至于巫统与伊党之间,为拉拢及争取保守马来人选票的伊斯兰化斗争,乃是伊刑法拉锯战中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在这场政治角力中,绝对不能拿来当筹码和典当的是联邦宪法的崇高地位。